很多人在看番剧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疑惑,为什么漫画或小说中的很多优秀剧情在动画中都被删掉了,很多人都对这一点大为光火,而对于这件事我也有过一些思考,所以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1、载体不同导致节奏不同:这是最常见的删减原因,这一点其实在三种载体中都有体现,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对节奏的掌控,小说的节奏掌握自由程度最大,同时小说也是受市场习惯限制最小的文化作品。
日本的轻小说很多都是周更甚至月更的,这是因为其载体主要是纸质杂志和实体书,小说更新受制作印刷周期影响,在节奏掌控上自然更加自由(这一点别拿国内情况带入,国内的更新量能把日本出版社和编辑逼疯)。
小说可以用通过大量连贯的小故事去铺垫故事背景、人物性格、剧情走向,且对字数、章节数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当小说改编成为了动画或漫画时,就会开始出现作品节奏问题了。
漫画受限于连载页数、动画受限于一季十二集、一集24分钟标准,这种情况导致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动画一集(或漫画一卷)很难和小说中一章或多章对应起来。
所以漫画和动画制作方的处理办法最简单直白的就是删减,大量的删减,将很多日常部分或支线细节删除,只保留下来主线剧情,便于制作组整理剧情大纲。
当然这种情况实际上也是最近十年才出现的,在我的另一篇文章《动画番剧越来越短:时代的变迁与市场的竞争是主要原因》中我解释过类似的问题。
所以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在电视播放为主的时代,因为信息流通缓慢,制作组和电视台为了延续热度,保证播放内容数量,只能制作超长剧集来尽可能延续热度,这让制作组有充足的时间来完善剧情大纲,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但是随着网络时代到来,信息交换与反馈速度越来越快,制作组和资方都选择了更加经济的季番(十二集)作为主要选择,这时候就开始考验制作组的剧本功力了。
2、工期太短或经费不足:这个的后果大家一般都清楚,《我喜欢的妹妹不是妹妹》、《约会大作战3》等动画都是典型的例子,但是这里面其实也是有能说到的地方的。
我的同行有这么一篇文章《解析日本动画制作委员会模式:一个看似双赢的模式》,里面就提到了关于工期和费用的问题,在日本现行动画业界模式下,动画制作公司是弱势群体,制作委员会成员控制着工期与制作费用。
同时制作委员会中包括音乐、网络发行、电视播放、版权管理等公司,各家有各家的诉求,一旦协调沟通不好就很容易出现工期紧张,扣住制作经费的问题。
而频发的低质量作品也证明了工期短和缺经费是常见现象了,侧面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日本业界劳动时间长、收入低的情况。
日本动画制作方的制作经费和收入来源于相关番剧的动画制作委员会的经费,同时工期的制定也根据委员会的要求,如果制作组无法保证正常的工作时长和经费,那么很难想象制作公司能够得到足够的报酬和正常的休息时间。
比起第一点来说,第二点则可以认为是业界不正常的工作习惯导致了作品平均水准下跌。
3、原作和动画进度不同:这个情况现在比较罕见了,在二十年那个年番盛行的年代比较常见,同为周更的文化制品,漫画的制作速度实际上比动画要慢得多。
如果出现了动画进度比漫画快的情况,那么动画就必须原创剧情或通过日常轻松剧情来混时长,直到漫画进度赶上来。
类似情况最多的动画包括《银魂》和《死神》了,或者说几乎所有的长篇动画都有类似的问题,《火影忍者》动不动就回忆杀也是因为这个。
面对这个情况,有的制作组会选择原创剧情,有的则是以番外或日常剧情混过去,然后这就造就了两个极端,一个是上面说的大量回忆杀番外,另一个是慢慢的动画和漫画剧情人设逐渐岔开,比如《黑执事》,动画和漫画的人设就有一定的差距。
同时《黑执事》在走上这条岔道后还多次申请删减漫画内容,以确保动画内容连贯。
总的来说动画与原作有差异这个问题目前还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毕竟画漫画和做动画是两个职业,一个作者能够积极和动画制作组沟通已经能够解决相当一部分的问题了。
这也是原创动画在剧情连贯度上比改编动画要强的原因,跨界合作的作品在连贯度上不出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整体剧情好这点瑕疵还是能接受的。
二次元小窝作者编辑:巡门守夜